建筑供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中配电环节中重要部分,主要涉及电气设备、变配电所、低压配电系统、建筑物防雷与接地装置等方面;本文介绍供配电系统主接线-运行方式确定-供电电源配置-用电容量确定-计量点及计量方式-配电房建筑要求-电气设备布置-10kV开关柜要求-12KV手车式开关柜技术-0.4kV开关柜技术-0.4kV开关柜说明-分接箱加工安装-设备生产安装-动力用电、照明技术等相关联的内容。由于每个地方供电部门会有不同的要求,如下内容仅供参考。
供配电系统主接线的基础要求具有两回路线路供电的一级负荷客户,其电气主接线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① 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应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或双母线接线。装设两台以上主变压器。6~10KV侧应采用单母线KV电压等级应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装设两台及以上变压器。0.4KV侧应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具有两回线路供电的二级负荷客户,其电气主接线kV及以上电压等级宜采用桥形、单母线分段、线路变压器组接线。装设两台及以上主变压器。中压侧应采用单母线kV电压等级宜采用单母线分段、线路变压器组接线,装设两台及以上变压器。0.4KV侧应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单回线路供电的三级负荷用户,其电气主接线,采用单母线或线路变压器组接线。
供配电系统运行方式确定1. 特级重要客户可采用两路运行、一路热备用运行方式。2. 一级客户可采用以下两种运行方式:① 两回及以上进线同时运行互为备用。② 一回进线主供、另一回路热备用。3. 二级客户可采用以下运行方式:① 两回及以上进线同时运行。② 一回进线主供、另一回进线冷备用。
供电电源的配置特级重要电力客户应具备三路及以上电源供电条件,其中的两路电源应来自两个不同的变电站,当任何两路电源出现故障时,第三路电源能保证独立正常供电。一级重要电力客户应采用双电源供电,二级重要电力客户应采用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对普通电力客户可采用单电源供电。双电源、多电源供电时宜采用同一电压等级电源供电,供电电源的切换时间和切换方式要满足重要电力客户允许中断供电的时间要求。
用电容量的确定综合考虑客户申请容量、用电设备总容量,并结合生产特性兼顾主要用电设备的同时率、同时系数等因素后确定。在满足近期生产需要的前提下,高压供电客户受电变压器应保留合理的备用容量,为发展生产留有余地。在保证受电变压器不超载和安全运作的情况下,应同时考虑减少电网的无功损耗。一般客户的计算负荷宜等于变压器额定容量的70%~75%。低压供电客户,按照每个客户主要设备额定容量确定。
电能计量点及计量方式电能计量点原则上应设置在供电设施与受电设施的产权分界处。1)低压供电的客户,负荷电流为60A及以下时,电能计量装置接线宜采用直接接入式;负荷电流为60A以上时,宜采用经电流互感器接入式。2)高压供电的客户,宜在高压侧计量;但对10KV供电且容量在315KVA及以下、35KV供电且在500KVA及以下的,高压计量确有困难时,可在低压侧计量,即采用高供低计方式。3)有两条及以上线路分别来自不同电源点或有多个受电点的客户,应分别装设电能计量装置。4)客户一个受电点内不同电价类别的用电,应分别装设电能计量装置。
配电房(变电所)建筑要求1.变电所的设计和电气设施安装应采取必要的抗击地震的措施。2.变电所应最大限度地考虑居住生活区环保需求,应采取避免污染物排放、噪声超标、电磁污染及振动影响等技术措施。3.变电所应采用智能型电气设备,预留通信光纤通道。4.变电所外墙间距,应满足防火、防噪声、防电磁辐射的要求;变电所宜避开住户主要窗户的水平视线;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且不宜与上述场所相贴邻;不应设置在住宅正上方和正下方,且不应与住宅相贴邻;不应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5.变电所和备用发电机用房宜设置在地面一层及以上。新建居住区的消防用电负荷、安防系统、电子信息及智能化设备机房、客梯、排污泵、生活水泵等一、二级负荷的变配电设施,应设置在地面一层及以上并高于当地防涝用地高程。变配电室门应设置挡水门槛。6.变电所(开闭所)室内外高差应大于0.3m以上,独立变电所房屋顶宜为坡顶,排水坡度不应小于1/50,防水等级为1级,屋面不宜设置女儿墙。7.配电柜采用柜底出线且电缆采用电缆沟敷设方法时变电所室内地坪至梁下净高度不宜小于3.4m。配电柜采用柜顶出线,且电缆采用桥架敷设方法时,变电所室内地坪至梁下净高度不宜小于3.6m。8.变电所每层应设置独立的向外开启的门。当设置有两个出口时,其中运输设备门宽不小于1.8m,门高不低于 2.7m。所有门内侧应设置防止小动物进入的活动挡板,挡板高度为0.6m。9.变电所应设自然采光窗,窗户下沿距室外地坪高度不宜低于1.8m,并需配用不大于3mmX3mm孔的钢丝网或不锈钢防盗网栅封闭。10.变电所室内墙及顶棚表面均应抹灰刷白,且应采用防水隔层处理。地面宜采用环氧树脂地面。11.变电所内电缆沟和设备基坑盖板,宜采用复合材料盖板或花纹钢板。复合材料盖板规格宜为500mm宽,用花纹钢板制作时,花纹钢板厚度不小于6mm,钢板下应加设劲肋,且变电所内边缘盖板应设置排气孔。12.变压器、高(低)压配电柜、母线槽及主干电缆桥架正上方不应布置灯具。13.独立式变电所应设自然通风设施。通风孔应在高(低)压配电柜排列后方对应墙体的踢脚线上、天花板下各对应安装不小于1000mmX600mm的百叶窗,内罩3mmX3mm孔的钢丝网。14.变电所不能够满足自然通风条件时,应设人工通风装置并符合以下要求:应在高、低压配电室设备排列的上方安装通风管道,管道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风机控制装置应带手动和温度自动控制,其电源应取自本变电所交流380V电源。15.变电所的电缆沟,设备基坑和集水坑应采取可靠的防水排水措施。室内电缆孔洞应采用防火材料,防火隔板有效封堵,
配电房(变电所)电气设备布置要求1.居住区变电所内住宅用电部分的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1000kVA。2.变电所长度超过7m,应设置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两端。3.不同产权的变电所应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房间内,两者宜相互独立,并分别设置出人口。4.变电所内应留出适当空间考虑增容等需要。5.变电所的继电保护设施应预留自动化接口。配电自动化功能配置应实现居住区变电所测信遥控功能。居住区配电网通信光纤应设计到变电所单元采集器,并预留光纤入户通道。6.变电所进出线应采用过流、速断保护设施。7.当变电所采用双层布置时,变器和低压配电设备应设在底层,高压配电柜及自动化设备可设在二层。位于二层的配电室应至少设一个通向室外的平台或通向变电所外部通道的安全出口。8.变电所内照明箱电源、检修电源插座应由本所低压供电,检修电源线mm”,每面墙需设置单相多用检修电源插座。无低压配电柜时,应装设所用变压器。
10kV高压开关柜技术方面的要求1.高压柜-12kV,均须满足“五防”装置要求。开关柜整个外壳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4X,柜门打开时不小于IP2X。2.电缆采用下进下出方式。10kV主母线及进线柜引下线均采用铜母排。母排需按三相分色套绝缘保护层。柜体地排采用TMY-40x4。二次线.系统设置故障闭锁装置和故障显示;所有设备均应接地良好,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4.指示仪表宜采用数显表,显示电压、电流、无功、有功等参数。柜体正面应有电气接线.高压柜门均要采用嵌入式铰链方式安装,具备五防闭锁功能。出线接地刀闸采用强制性闭锁,出线柜带电时,接地刀不能合上,柜门不能打开。6.高压柜后门闭锁形式:柜铰链门加机械式闭锁。7.进线柜、PT柜后柜门要有电磁锁和警示标志牌“上级电源不断开 禁止开门”。8.配操作小车(检修手车至少一台)。9.高压熔断器要求正面安装。高压熔丝要有备品备件,储存在工具箱内(PT配一组1.0A熔断器)。10.断路器要具备手动和电动控制。断路器要求为户内真空型,宜采用固封极柱式绝缘结构,操作机构采用改进型单弹簧操作机构。11.高压柜柜体铭牌上标示出流变变比。12.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零序电流互感器应采用全绝缘浇注型。13.高压柜每台柜配置温湿度凝露控制器及加热板。14.进出线间隔应有进行热成像测试的观察窗,观察窗的位置方便观察电缆连接处的温度。15.通过柜体正面的观察窗口,可观察到内部闸刀的分合触头状态。16.柜内底部封堵采用自流平技术,实现全面封堵。17.配电房预留1台DTU屏安装的地方,通信方式:预留接口需满足当地供电地区配网需求。18.进线开关柜配置速断、过流、零序等保护。采用微机保护测控装置,具有综合自动化接口。19.出线开关柜配置速断、过流、零序、超温、变压器开门断电等保护。采用微机保护测控装置,具有综合自动化接口。20.线路带电应闭锁接地开关。带电显示器装置与柜门闭锁,开关柜带电时柜门应打不开。21.进出线回路设置电缆故障指示仪,具备接地、短路指示报警功能。22.带电显示器具有核相功能。带电显示器具有自检功能,当出线侧带电时,应闭锁操作接地刀闸。23.隔离柜严禁带负荷操作,10kV进线)采用“三取二”闭锁。
中压12KV手车式开关柜技术说明外观尺寸:(1)开关柜宽度:母线MM,母线MM。TV柜宽度:当TV装置于中置手车(实现双手车)时为800MM,当TV固定在电缆室时为1000MM。所用变柜宽度按30、50、100KVA变压器分别为800、1000、1200MM。(2)开关柜高度:柜体框架高度(不含眉头和泄压盖板),统一为2240MM。当采用单层或双层小母线结构时,再加上小母线)开关柜深度:不含前后柜门厚度。架空进线KVA及以上的柜深统一为1750MM,除此之外的开关柜深度,均统一为1450MM(4)前后柜门厚度:仪表门结构为平门,厚度为35MM;后上门及后下门结构为平门,厚度为30MM;前中门及前下门结构为凸门,厚度为55MM。(5)开关柜柜体采用敷铝锌板拼装,钢板厚度至少为2mm,框架采用标准型材以保证结构坚固。外观标示:(1)铭牌:材质为亚光不锈钢,外观尺寸为125*80MM,安装尺寸为113*68MM,安装孔为∅3.2MM;安装的地方其上边沿距前中门上边沿120MM处。(2)开关柜前中门设置操作程序牌。(3)开关柜后上门设置回路名称标牌。(4)开关柜前中门内侧,设置柜内各一次元件的主要参数表(包括型号、生产厂商、出厂编号、参数等)。(5)柜体外壳防护等级应达到IP4X以上,隔室之间的等级应达到IP2X以上。(6)眉头颜色为国网绿;前后门板及端柜侧封板颜色为RAL7035。安装要求:(1)基础槽钢型号统一为10号。应设置中间槽钢,对柜体起支撑作用,与柜体可不加螺栓固定;设置位置于柜体中立柱偏前位置,安装槽钢后边沿距柜体前边沿尺寸700MM处。当柜体深度为1750时,应再增加柜后槽钢,对柜体起支撑作用,与柜体可不加螺栓固定;设置位于柜体后侧,安装槽钢后边沿距柜体后边沿尺寸300MM处。(2)电缆室每相应能连接2根电缆。当电缆截面120、150MM2/时,接缆铜排可采用单孔,孔径∅17;当电缆截面185-400MM2/时,接缆铜排可采用双开孔,孔径∅13。(3)仪表室的工作接地为水平布置,并与柜壳用绝缘子绝缘,也叫二次接地。另一根为垂直布置,这根接地排为保护接地。二次接地:这根接地排需要柜与柜之间用M10螺栓连接贯通,在端柜用100MM2/的接地线米,然后与二次主接地网相连。所有的互感器中性点接地、击穿保险的上端、变电站的工作接地,均用黄绿双色线KV及以上变电站可设独立的室内二次接地网。保护接地:接地排长度≥150MM,并与柜体外壳及一次主接地网直接相连;所有的二次元器件的外壳接地、击穿保险的下端、屏蔽线的屏蔽层接地,均用黄绿双色线连接至接地排上;然后用6MM2/的软线连接到本柜体底的主接地排上。(4)在无接地开关等情况下,应在柜门增加电磁锁,型号宜为DSN-AMY/AMZ.
0.4kV低压开关柜技术方面的要求1.低压配电柜应采用组合框架式产品,母线及进出线均应绝缘封闭,柜门开度应大于90度。低压配电设备应采取防止低压返送电措施。低压开关柜宜采用抽屉式,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IP4X。2.变压器与低压柜采用铜排左右联接。所有铜排加装绝缘相色护套。3.变压器应选用节能环保型、低损耗并符合现行国家能效要求的变压器,接线组别为 Dynll。室内变压器应采用干式变压器,在潮湿环境中应采用环氧树脂整体浇铸型干式变。噪声水平应低于48dB,且应配套外壳、温控及风机。变压器设置具有事故报警及跳闸节点,当变压器温度过高时能发报警信号和跳闸输出。4.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应采用智能型控制器,应具有RS232/RS485 接口。电容器应采用智能自愈式、免维护、无污染、环保型。控制开关宜采用复合开关,并具备自动过零投切、分相补偿等功能。5.低压柜内进线A及以上开关均选用智能式框架断路器,操作寿命(电气无维护)应达6000次,额定运行分段能力不低于65kA,并具有微处理器的电子式控制器,能实现“四遥”功能。400A及以下出线A及以上额定运行分段能力不低于65kA,250A以下额定运行分段能力不低于50kA。所有断路器符合GB14048.2及IBC60947-2规范标准,还需要有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及ISO质量认证。6.计量用电流二次线,电压二次线,且需采用电股铜芯线.电缆采用下进下出方式。8.二级负荷和重要负荷需具备双电源,并能自动切换功能。9.一次系统图示低压馈线单元组合均为推荐,实际使用时可根据远期负荷电流最接近值选用。10.柜内底部封堵采用自流平技术,实现全面封堵。
0.4kV低压开关柜技术说明1.低压柜多回路馈线柜的总负荷严控在垂直母线KVA及以下变压器垂直母线.站用电开关安装于进线柜负载侧。站用电开关采用塑壳断路器,三极,额定电流按63A配置。3.计量电流互感器安装于进线柜断路器电源侧。无功补偿采样电流互感器安装于进线柜断路器负载侧。测量电流互感器安装于断路器负载侧。4.进线柜内设置浪涌保护器,电容柜内设置避雷器。浪涌保护器上一级保护器采用熔断器,一般4极保护。避雷器采用氧化锌避雷器,三极保护。5.抽屉单元电流最大为400A,柜内布置为根据开关电流的大小从小电流到大电流由上往下布置。400A抽屉尺寸宜为300*600(高*宽),250A及以下宜为200*600(高*宽)。6.开关柜高度和深度,统一要求为2200*800,宽度尺寸本次设计推荐宜为800mm。7.所有开关柜柜底底板不设散热孔。8.无功功率补偿柜二次控制:投切方式选用半导体电子开关或复合开关。补偿方式选用单相、三相混合补偿。电容补偿采样电流取自进线.框架断路器统一采用三段式保护电子脱扣器、液晶显示、中文菜单操作,参数可调。短路瞬时和短路延时功能独立、可关闭。采用电动并可手动操作。进线时,其额定极限短路分断能力、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额定短时耐受电流(kA/1s)分别为≥65 ≥50 ≥35。出线断路器框架等级额定电流630A时,在不同主母线电流情况下,其额定极限短路分断能力、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额定短时耐受电流(kA/1s)分别为≥50 ≥40 ≥35。10.塑壳式断路器统一采用三段式保护电子脱扣器,参数可调,断路器零飞弧。额定工作电压400(V),额定绝缘电压690(V),额定冲击耐受电压8(kV),额定极限短路分断能力≥35(kA),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35(kA)。附件配置:站用电时无辅助触点、无脱扣,除外应配2组常开常闭状态量辅助触点,应配分励、欠压脱扣器、报警触头的(三选一)其中附件。保护功能采用电子式,不采用热磁式。当无功功率补偿柜(电容柜)主开关采用塑壳断路器的,塑壳断路器容量设为定值,对其脱扣形式不做要求。11.无功功率补偿智能电容器应为干式(不得采用油浸式电容器)、自愈式、金属化聚丙烯膜的电容器;具有过压保护设施,实现过电流、过热和过压力保护。共补额定容量,单个电容器递增容量不宜超过30kvar;分补额定容量,单个电容器递增容量不宜超过10kvar。投切元件型式采用半导体电子开关或复合开关。根据电能质量发展要求,可选用SVG静止无功发生器。无功补偿柜补偿容量≥200kvar,需安装风机,推荐在进风和出风处分别安装风机各2只;风机功率 ≥25(W),电源电压220(V)。
低压分接箱加工安装要求说明一、制作加工要求1、电气接线图,应参考单体建筑供电设备线、母线系统:采用采用矩形母线电工铜。并采用不一样相色热缩套管做绝缘处理。热缩套管不得开裂和起皱,母线接头处用热缩绝缘盒封闭。绝缘热缩护套材料应具备阻燃、防腐、抗老化的要求,老化寿命不小于30年,具体试验方法和要求参照GB/T 2951.14中规定执行。铜排额定电流630A,A、B、C、N相母线规格相同,地排截面不低于相排截面的1/2。3、一般结构要求:1)、低分箱外壳宜采用纤维增强型不饱和聚醋树脂箱体。2)、若采用S304不锈钢材料时,箱体、门体材料厚度均不应小于2毫米。不锈钢箱外表应抛光处理,使之不留焊痕,颜色与安装环境协调。3)、设于户外时,低分箱外壳防护等级为IP44,箱顶盖应为屋脊式设计,坡顶3度设计,顶盖不应积水;满足防盗、防小动物、防水、防雨雪的要求,通风采用顶部自然换风,箱底板和箱体内隔板应保证空气流通。4)、低分箱底部用绝缘板封闭,低分箱进出线采用电缆,电缆孔配置变径胶圈,电缆室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安装、固定电缆,出线端子距基座底部距离须大于200mm。5)、低分箱宜采用双面开门,箱门应密封防水,箱门打开后应能大于90度,关门后门柄旋过死点,锁舌同时上下锁死。低分箱正门采用防雨暗扣挂锁把手(箱变锁),后门可用暗闩在正门开启。6)、箱体外壳应配置接地螺栓供箱体与外部保护导体连接,箱体内各安装螺栓均应采取不锈钢螺栓,箱体外无外露可拆卸的螺栓。7)、箱体应有良好的接地端子并标明接地符号。8)、箱体外壳上方设有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要求的警示标志。9)、箱体正门内侧应标明主回路接线图,并注明操作顺序:送电时,先合上刀开关,后合上空气开关;停电时,先拉开空气开关,后拉开刀开关;箱内检修时,先拉开所有空气开关,后拉开所有刀闸。同时标注产品铭牌,按标准表示出所规定的项目、参数及制造厂售后服务电线)、箱内一次连接线应采用质量合格的电工铜及塑料铜芯线,其截面应满足负荷安全载流要求,接头处应搪锡。接线应标明相序。电部分至接地部分之间、不同相的带电部分之间的安全距离应大于20mm(复合绝缘适当简缩)。4、电器元件的安装应排列整齐,固定牢固,密封良好。各元件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影响其它电器及导线束的固定。熔断器的熔体规格、断路器的整定值应符合现场运行要求。二、安装要求1、低分箱与基础之间采用紧固件连接。低分箱配8#槽钢底座,底座应做防腐处理。低分箱采用螺栓固定在底座上,底座上内外各焊接2个M12-30接地螺栓,供接地连接。
2、低分箱、底座应可靠接地。低分箱壳体与基础槽钢接地螺栓之间接地采用编织铜带(接地编织铜带截面积为干线)连接;零线应做重复接地,接地编织铜带截面积等同干线相线截面积;编织铜带两端压接紫铜开口圆孔接线、电缆安装好,用有机堵料封堵电缆孔缝隙。
1.开关柜外壳体应有醒目的安全警告标识、悬挂名称牌。开关柜内门应标注接线图及连接设备名称图。每台开关的控制单元应标注所连接设备名称及编号。开关柜操作门前地面应铺绝缘垫。
2.落地式户外高低压配电箱(电缆分接箱)基础应高于周围地面至少200mmm;布置处应有检修通道和运输通道,并在其四周应留有不小于1.5m的走廊;安全围栅应使用不锈钢管焊接安装。设备基础预留的孔洞应用钢板封堵,基础四周应刷安全警示反光漆。3.系统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采取等电位连接、屏蔽、合理布线、共用接地系统和安装浪涌保护设施等措施做综合防护。4.高、低压电缆两端应悬挂有标识牌,并注明电缆型号规格、长度和起止位置。直埋或穿管敷设的电缆沿路径每隔5m-15处应设立明显的电缆标识,道路地段可粘贴醒目的电缆标识,在电缆井、拐弯处应有醒目的标识。5.建筑施工应按设计图纸预留电气设备位置,并应按设计的基本要求预埋电气用管道。系统的施工应按已审定的正式设开文件和施工图纸做施工,不得随意更改,如需变更应办理设击变更手续。6.采用的设备、器材及材料,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及检验收取规范以及设备材料的制造标准,并应有合格证件,设备应有铭牌。7.配电设施安装位置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规定安装的地方,应有消防、检修、抢修通道;配电设备在投运前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警告标识和双重编号。8.预装式变电所、环网柜、开关柜等配电设备专用的高压电缆保护避雷器及高压熔管每台应预留一组交运行管理部门。设备配置操作杆和专用操作工具投运前应移交运行管理部门。9.施工中应做好隐蔽工程的记录和中间验收。并做好日常安装技术记录等资料和文件的收集整理。10.建筑内电缆井、管道井在每层楼板处,建筑内电缆井、管道井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电气管线在穿越防火隔墙、楼板和防火墙处的孔隙,均应采用不低于各楼板及防火隔墙能抗住火焰的极限的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室外安装的灯具、配电箱(柜)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潮湿场所的配电柜、母线.风机、空调机组等设备功率以水、暖等专业所提条件为准,经设计院复核。相关配电设备及控制箱等均需预留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接口,待智能化专业提出接口条件。
动力用电、照明及应急照明技术说明1、消防应急灯具应符合国家标准, 并具备公安部消防产品认证中心出具的产品型式认可证书.应急照明控制器应与火灾自动报警主机FAS联动. 在应急状态下,且不受主电供电线路短路、接地故障影响。2、消防应急标志灯具的颜色为绿色,其表面亮度大于50cd/m²,且小于300cd/m²。3、消防应急灯具落地安装时宜高出地面50mm以上,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1.3m~1.5m,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大于1.0m。安装于距地面0.5米墙壁的消防应急标志灯具,具备防撞设计,灯体凸出墙面小于2cm.4、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应满足火灾时连续供电的需要,所有应急灯蓄电池电源供电时的持续上班时间应符合GB51309-2018的规定。在非火灾情况下,系统主电源断电后,灯具持续应急点亮时间不应超过0.5h。应急照明设备须维持至少1小时事故方式下的运行,且应急照明设备的开启具有手动控制方式。5、配电电源进线mA防火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照明、插座均由不同的支路供电;除空调外,所有插座回路均设剩余电流保护器。除标注外,照明回路、应急照明及插座回路均为三根导线系列,暗装。开关底边距地1.4m;一般插座底边距地0.3m;空调挂机插座底边距地2.2m;柜机插座底边距地0.3m。7、开关、插座和灯具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措施;建筑内部的配电箱、控制面板、接线盒、开关、插座等不应直接安装在低于B1级的装修用到的材料上。聚光灯、碘钨灯等高温灯具与可燃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5m,或采用耐热材料(如石棉)隔离、采用瓷管等非燃烧材料做隔热保护。8、低压进线电缆和干线选用WDZN-YJY-0.6/1KV电力电缆;支线选用WDZN-BYJ-0.45/0.75KV导线穿PC管楼板或墙内暗敷。电缆桥架上敷设或穿SC管敷设。桥架敷设时主备电源电缆间、消防与非消防电缆间应用金属防火隔板分开。穿管敷设时SC32及以下暗敷,SC32以上明敷。9、配电设备、灯具、电气桥架、母线槽施工安装之前,实施工程单位应做好各专业管线综合工作,按照施工顺序施工。10、明敷于潮湿场所或埋地敷设的金属导管,应采用管壁厚不小于2.0mm的钢导管。塑料管应满足《电气安装用电缆导管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0041.1)非火焰蔓延型塑料导管要求。11、建筑物吊顶内明敷一律采用金属管,金属桥架。配电线路暗敷设时,应穿SC管(JDG管壁厚不小于1.5mm)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明敷设时,应穿SC管并敷防火涂料保护或沿封闭式金属防火桥架敷设。12、低功率因数灯具要求单灯补偿, 所有灯具其功率因数应大于0.9。13、配电房照度值宜不小于200(lx),功率密度值一定要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