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English
这场音乐宣讲会居民说“听得懂、记得住、有温度”
发表时间: 2025/08/11 │ 作者: 工民建领域

  “这种宣讲听得懂、记得住、有温度!” 徐汇区华泾镇大桥居民区居民王洁在聆听了先棉实践服务队演唱的赤色经典歌曲后慨叹,“没想到老歌里藏着这么多党史故事,回家要讲给女儿听。”

  5月13日,华泾镇先棉实践服务队在东湾徐浦党群服务中心展开“泾声赞中华”音乐宣讲,这场活动以赤色音乐为载体,经过“理论+旋律+故事”的立异方式,让社区居民在音符中感悟党的斗争进程,凝集猛进力气。

  一首《春天的故事》摆开音乐宣讲会的前奏,《十送赤军》《游击队之歌》《绣红旗》《咱们走在大路上》《再一次动身》,一首首经典赤色歌曲,都是先棉实践服务队的队员们精心挑选的曲目,歌曲的创造时刻从革新战争年代一向延续到改革开放时期,我们都耳熟能详,台上的表演者热情高歌,台下的观众也情不自禁跟着了解的美丽旋律轻声哼唱。

  赤色歌曲是近现代中国革新进程和社会继续健康发展进程的见证,东湾徐浦片区街区党支部书记林琳作为主讲人,结合党的二十大精力,在每首歌曲演唱之前,向现场观众解说其创造布景、历史意义。如《游击队之歌》是1937年淞沪抗战迸发后,音乐家贺绿汀怀着对侵略者的激烈仇视创造的歌曲,在部队表演时,深受兵士们的喜欢和欢迎。赤色音乐和赤色文明相结合,将党的百年斗争史转化为可感知、可传唱的艺术符号。

  此次活动,华泾镇泾彩汇ZHI宣讲团联合东湾徐浦片区街区党支部、先棉实践服务队的力气,充沛发掘社区资源,将社区能人、达人请上舞台,将社区居民请到现场,社区居民既是聆听者,又是传播者。他们以音乐宣讲为载体,将党的立异理论转化为大众脍炙人口的文明方式,完成了从“单向灌注”到“双向共识”的打破。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入人心,这也是党建引领下的文明管理实践。

  先棉实践服务队的志愿者杨长棋老先生和记者说,服务队里本来就有合唱队成员,均匀岁数超越65岁,每周都会来党群服务中心操练声乐。但他们都觉得还不行,在华泾镇泾彩汇ZHI宣讲团的指导下,他们将音乐活动和理论宣讲结合起来,每期音乐宣讲会有不同的主题,依据主题挑选歌曲,编排节目。他们期望凭借歌声,叙述好赤色文明,宣传好党的理论方针,让居民们不只能从歌声中取得美的享用,陶冶情操,更能让心灵得到淬炼,坚决理想信念。

上一篇:ChatGPT最大的隐患不是抢人类的就业而是让个人的经验变得廉价

下一篇:生活垃圾综合处理